元邦网元邦网

肩负起保护红树林的共同责任

  9月6日,《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这开创了红树林保护领域的“历史首次”,也意味着深圳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常被人们称为“海岸警卫队”“天然物种库”,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生态系统既脆弱又顽强。淤泥中、礁石上、贫瘠盐碱等不适合生存的土壤,红树林却能扎下根系来;风高浪急、海啸来袭,红树林的根常能屹立不动,站成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近岸污水排放、外来物种入侵、填海造陆建港、过度基围养殖等,使得红树林面积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萎缩。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来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则专门设置“红树林条款”,出台营造林、生态修复等十余项技术文件,建立52个自然保护地……如今,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2.7万公顷,对比本世纪初增加了7200多公顷,彻底扭转面积减少趋势,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何落户深圳?这是广东省扎实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折射出世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认可。“中国红树林看广东”,广东红树林面积占到全国总数近四成、红树林品种丰富齐全,在保护管理、营造修复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深圳,近年来采取了多样的湿地资源保护策略,细化完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成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范例。这座以红树为第二“市树”的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在城市规划和机制创新方面探索经验。分布最为集中的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绿色屏障”“绿色名片”“绿色财富”。

  “它既不要肥沃的土质,也不要温室般的环境,只是默默地把根须扎进贫瘠不毛的海岸,把自己的兄弟姐妹连成一个整体去抵御狂风恶浪。”然而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使得红树林面临自然萎缩的风险,保护红树林及沿岸滩涂生态系统,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使命和责任,同样需要我们连成一个整体。

  从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海,到南来北往数十万鸟类迁徙的“中转港”,再到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生态保护的使命扩展,肩头的责任也更重了。期待深圳抓住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这一契机,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推动红树林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合作,展现生态保护领域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担当。